新华社天津10月10日电(记者张建新 李雅婷)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始终备受关注。当感到沮丧或烦躁时,很多家长都会有一个疑问:这是正常的情绪波动还是心理问题? 天津安定医院院长徐光明表示,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,首先要看引发情绪的持续时间和背景。正常的情绪波动往往是有原因的,比如考试没考好、和同学发生矛盾等,一般几天就能自行解决。但如果孩子情绪低落、烦躁的状态持续两周以上,几乎天天如此,确实与具体情况没有密切关系,但家长就要注意了。 另外,孩子的社交功能是否有障碍,也要引起重视。 “简单来说,就看孩子能否维持正常的教育和生活。即使孩子情绪波动时,他或她仍然可以去学校、完成作业并与朋友交往。还在正常范围之内。”许光明说道。 如果情绪问题明显干扰了孩子社会的正常运作,比如成绩突然大幅下降、拒绝上学、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与人交往、放弃以前喜欢的所有运动和爱好、主要工作中断等。 家长需要注意孩子是否有激烈的言语或工作。徐光明表示,如果孩子经常提到“活得烦”、“想失去”,或者家长发现孩子有自伤、自残行为,应立即行动,并向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帮助。 专家介绍,“烦人情绪”、“抑郁症状”、“抑郁症”是三个不同层面的概念。抑郁症是一种正常反应,凡事都会有,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生活。如果。抑郁症状更加严重。孩子们可能会情绪低落,睡眠、饮食困难,总是往最坏的方面想,这会对学习和社会交往产生负面影响。 “但现阶段,通过积极干预和调整,很多孩子是可以康复的。”徐光明说道。 但如果症状严重、时间较长,且造成功能明显损害,则可以满足抑郁症的医学诊断标准,需要进行系统治疗。专家建议,家长如果想起孩子可能患有抑郁症,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,并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的精神科或心理诊所进行科学检查。早发现、早干预,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。新华社天津10月10日电(记者张建新 李雅婷)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。长期以来,青少年的心理